质量管理考核

21、物理点合格品为100%,I级品率≥85%。
22、检查点与被检查点的全频视电阻率和相位曲线形态不一定一致。
23、布设完毕后应由专人检查布设是否正确、连线是否牢固、各项工作必须满足设计或规程的要求。
24、磁棒相距10-15米,用土掩埋避免抖动。
25、施工期间定期对仪器检修、维护,确保在仪器性能正常的状态下工作
26、严格执行质量监控网络流程,采集完毕,应进行现场实时质量分析,确认达到要求后,方可进入下一测点的工作。
27、完成采测数据的预处理工作,每条测线施工结束,按要求进行资料整理,以利于野外人员在下面的工作中高质量地施工。
28、按照设计的采集参数操作,如遇特殊情况对部分参数有所变动,可以不做记录,重新进行采集。
29、班前会内容必须传达,无需视频上传。
30、电极连线严禁悬空。
31、质量检查点要求在工作区内均匀分布,不能集中在一起,且不能选择在干扰紊乱区进行。
32、检查点采用同测点、不同日期、重新布极的方式进行重复观测。
33、检查点时间间隔不小于24小时.
34、电极线出现破损时,需要及时上报更换。
35、测点位置按设计点、线距布设,选择在开阔、平坦、土质均匀的地方。
36、认真、准确填写野外班报及仪器参数记录,不得随意涂改
37、采集组应记录特殊地表信息(位置、类型)。
38、电极位置应远离强干扰源,选点应考虑布极范围内地表土质均匀,点位不能设置在明显的局部非均匀体旁。
39、编辑插值后检查点与被检查点同一极化的均方误差不大于3%。
40、班报上测点周围主要地形、地物、干扰源进行描述。
下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