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审核试题库

261、临时用电作业期间,遇停工、人员离开时,临时用电单位应从受电端向供电端逐次切断开关,重新施工时,对线路、设备检查确认后再送电。
262、静电防护的主要措施包括静电接地、增湿、添加抗静电添加剂、使用静电中和器等。
263、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宜分别设置,当合并设置为同一配电箱时,动力和照明应分路配电;动力开关箱与照明开关箱必须分设。
264、Ⅰ类工具电源线中的双色线在任何情况下只能用作保护接地线。
265、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在其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266、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实行资质认定制度,未经资质认定,不得运输危险化学品。
267、当某种化学品有新的信息发现时,安全标签应及时修订、更改。
268、乙炔瓶内气体严禁用尽,必须留有不低于0.05MPa的剩余压力,主要是防止混入其他气杂质。
269、使用气焊、气割用火作业时,氧气瓶与乙炔瓶之间距离不应小于5m。
270、可燃液体表面挥发出的蒸汽引起闪燃时的最低温度为闪点。闪点越低的可燃液体,危险性也越高。对于柴油、煤油、汽油来说,闪点由低到高顺序为:汽油-煤油-柴油。
271、禁止将移动式压力容器内的气体直接对气瓶进行倒装或者将气瓶内的气体直接对其他气瓶进行倒装。
272、放射源源库、民用爆炸物品库应实行双人双锁保管,门卫24h值班。
273、车辆装运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时,必须由专人押运,不得搭乘其他人员。
274、不能采用水扑救比水轻或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或带电火灾。
275、隐患信息包括隐患名称、位置、状态描述、可能导致后果及其严重程度、治理目标、治理措施、职责划分、治理期限等信息的总称。
276、事故隐患排查类型主要包括日常隐患排查,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性隐患排查,专项隐患排查,专家诊断性检查,企业各级负责人履职检查等。
277、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
278、构建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双重预防机制,是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核心内容。
279、风险控制措施评审时应充分考虑产生新的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
280、风险度变化后不需要对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进行调整。
下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