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竞赛单选
881、噪声强度≥85dB(A)的设备设施和作业场所,应当设置警示标识,进入该区域的员工应当规范佩戴()
882、应当在()内对调离或者暂时脱离原工作岗位员工的治疗情况进行随访。
883、基层组织的同一岗位、同一年度出现()人及以上同一类型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异常的,应当组织开展专项调查,查找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改善措施。
884、员工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应当重新签署()。
885、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应当在任职后()个月内接受职业健康培训,初次培训不得少于()学时,并每年至少接受()次继续教育,继续教育不得少于()学时。
886、发现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集团公司健康安全环保管理部报告,及时组织开展职业病病人个案调查,()个工作日内完成个案调查并录入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887、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刻意隐瞒、伪造、篡改直属单位职业健康相关信息,致使检测、评价、诊断等结论与实际状况明显不符的,将其纳入()管理。
888、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金属冶炼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每年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学时。
889、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金属冶炼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学时
890、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存在未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的行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后,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罚款。
891、依据《石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护规范》事故应急救援设施是在工作场所或运输过程中设置的,为避免有毒有害物质大量逸出或泄漏而发生急性职业危害或控制事故危害程度而设的( )。
892、依据《石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护规范》录井工到振动筛处取样、巡检时接触( ),振动筛处钻井液有气体返出时可能接触硫化氢。
893、依据《石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护规范》油罐清洗作业接触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溶剂汽油、硫化氢等,还可因密闭空 间作业引起缺氧( )。
894、依据《石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护规范》( ) 以上的变电站或配电间,可能接触工频电磁场、六氟化硫。
895、依据《石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护规范》按照《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等的相关要求,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 )至少进行1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896、依据《石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护规范》游离二氧化硅含量10%~50%的粉尘(矽尘)或者石棉尘,( )至少监测1次。
897、依据《石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护规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束后,检测技术服务机构应对检测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出具( )报告。
898、依据《石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护规范》5.4.3 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结果应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和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并在工作场所职业 病危害告知栏公布,检测资料应纳入职业卫生档案,并按要求向卫生行政部门进行( )。
899、依据《石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护规范》在司钻操作处未设置司钻房的钻井平台应采取( )措施。
900、依据《石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护规范》使用长管呼吸器应有专人对使用者的安全进行( ),防止碾压供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