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基层级管理人员
21、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三个过程。
22、生产安全风险分为生产过程()和施工(作业)过程安全风险两类。
23、生产过程安全风险主要存在于设备、设施、场所、区域等()风险点;施工(作业)过程风险主要存在于施工及作业活动中的“动态”风险点。
24、风险评估应充分考虑( )将来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下的危险有害因素
25、当涉及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和重大危险源(以下简称“两重点一重大”)时,在研发阶段应开展本质安全评估和优化,采取风险管控措施,将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
26、特殊作业、非常规作业、无氧作业、带压作业、边生产边施工作业、交叉作业、抢修作业在作业前应运用作业安全分析()等方法开展风险识别,制定风险管控措施。
27、应按照装置、设施、站库的风险评估结果绘制()四色风险分布图,悬挂或张贴在醒目位置,重大危险源应通过双防平台绘制风险电子分布图。
29、同类企业或装置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应组织开展事故()排查;
30、生产作业场所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应组织开展()排查
3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 )的总体。
3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环境是国家的( )。
3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防止、(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3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 )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35、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和监测规范安装使用监测设备,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保存( )。
36、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实行( )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37、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 )的要求排放污染物。
38、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 )制度。
39、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引进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的技术、设备、材料和产品。
40、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立即( ),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