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基层级管理人员
361、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一般包括( )、( )、( )、( )等程序环节。
362、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 )或( )、( )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和辐射污染事件。
363、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实行( )和省、自治区、直辖市( )督察体制。
364、被督察对象在配合督察工作时,( )行为属于干扰、阻碍督察的情形。
365、企业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期间,( )行为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或刑事责任。
366、中央组织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将督察结果和督察整改工作有关情况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 )、( )、( )、( )的重要依据,加强督察结果在干部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367、一般风险为有条件可接受风险,当该风险出现隐患
368、隐患分为()和()。符合国家、集团公司重大隐患判定标准的,以及经评估导致风险升级为重大风险的隐患为重大隐患;其他隐患为一般隐患。
369、坚持分级管理。应根据风险评估情况建立(),根据隐患排查情况建立(),并实施领导承包,上级领导承包的风险和隐患下级相应领导应进行承包。
370、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在研发阶段应开展基于本质安全的风险管理。当涉及()、()和()(简称“两重点一重大”)时,在研发阶段应开展本质安全评估和优化,采取风险管控措施,将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
371、对生产过程风险,()至少开展一次全面风险辨识;对施工(作业)风险,油田和二级单位()至少开展一次风险评估。
372、当出现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及时开展风险评估,并在双防平台更新风险清单和排查任务:()()()()。
373、生产变更实施前,应进行变更风险评估。“两重点一重大”装置设施在()及()过程中涉及安全泄放系统时,还应开展安全泄放系统专项评估。
374、应按照装置、设施、站库的风险评估结果绘制()、橙、黄、()四色风险分布图,悬挂或张贴在醒目位置,重大危险源应通过双防平台绘制风险电子分布图。
375、对生产过程安全风险,油田和业务主管部门风险承包领导()至少检查督导1 次,二级单位风险承包负责人每月至少进行1 次检查督导;对施工(作业)过程安全风险,油田业务主管部门和二级单位风险承包人()至少进行1 次检查督导。
376、各单位应通过手机“()”APP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将信息录入油田双重预防体系信息系统,上一级管理人员应当启动隐患核查、整改、()流程,闭环管理。
377、对生产过程安全风险,油田和业务主管部门风险承包领导每季度至少检查督导1 次,二级单位风险承包负责人()至少进行1 次检查督导;对施工(作业)过程安全风险,油田业务主管部门和二级单位风险承包人()至少进行1 次检查督导。
378、重点监管的隐患应当落实“五定”即定方案、定资金、()()()。
379、项目实施方案变更或调整,应按规定履行风险评估和变更管理审批程序,并向业务()。项目完工后,由()申请,业务主管部门组织验收。
380、油田重点监管的()或销项报告、重点监管隐患销项报告、()应报送安全环保部和业务主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