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管理人员安全考核

84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当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企业有关人员的正确做法应该是()。
842、生产经营单位使用被派遣劳动者的,应当将被派遣劳动者纳入本单位从业人员(),对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和培训。
843、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
84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 )制度,按照安全风险分级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845、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并落实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采取(),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
846、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并应当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
847、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物品的( )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运输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
848、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物品的( )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运输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
849、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
850、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851、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以及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的事项。
852、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 )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
853、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854、()有权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进行监督,提出意见。
855、()对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均有权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或者举报。
856、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与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相衔接,并()。
857、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 ),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迟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858、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 )。
859、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求被审查、验收的单位购买其指定的安全设备、器材或者其他产品的,在对安全生产事项的审查、验收中收取费用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责令退还收取的费用;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860、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不依照本法规定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致使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责令限期改正,提供必需的资金;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
下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