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7.16集团公司竞赛理论试题通用部分
2201、依据《石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护规范》游离二氧化硅含量10%~50%的粉尘(矽尘)或者石棉尘,( )至少监测1次。
2202、依据《石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护规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束后,检测技术服务机构应对检测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出具( )报告。
2203、依据《石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护规范》5.4.3 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结果应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和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并在工作场所职业 病危害告知栏公布,检测资料应纳入职业卫生档案,并按要求向卫生行政部门进行( )。
2204、依据《石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护规范》在司钻操作处未设置司钻房的钻井平台应采取( )措施。
2205、依据《石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护规范》使用长管呼吸器应有专人对使用者的安全进行( ),防止碾压供气管。
2206、依据《石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护规范》油建施工等电焊作业现场应将电焊烟尘和锰中毒作为防护重点,应为工人配备 ( )以上级别的防尘口罩。
2207、依据《石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护规范》生产场所应避免设置在自然疫源地;对于因建设工程需要等原因不能避开的,应设计具体的疫情综合预防( )措施
2208、依据《石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护规范》低温作业是指平均气温≤-5℃的作业。
2209、依据《石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护规范》按照《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等的相关要求,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每年至少进行1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一般的用人单位, 每五年至少进行1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2210、依据《石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护规范》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结果应纳入企业职业卫生档案,向员工公布,定期向本单位主要负责人职工代表大会和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2211、依据《石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护规范》工作场所粉尘、毒物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自然通风或进风口的下风侧。
2212、依据《石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护规范》紧急集合点应设在相对井口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向,钻井、修井、压裂等流动式作业现场的紧急集合点应分别设在相对井口处的当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向和施工当日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不应设在低洼处,紧急集合标志要明显。
2213、依据《石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护规范》 联合站破乳剂加药间应设置密闭加药罐,进行密闭自动上药,需要储存药剂的应进行敞篷储药。
2214、依据《石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护规范》测井作业、探伤作业应加强放射防护管理。
2215、依据《石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护规范》 噪声强度≥75dB(A) 的工作场所,应根据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并按GB/T 23466的要求为 劳动者选择适用的护听器。
2216、依据《石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护规范》防毒面具使用后应保存在清洁、干燥、无油污、无阳光直射和无腐蚀性气体的地方,随意存放。
2217、依据《石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护规范》护听器使用过程应保持清洁。
2218、依据《石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护规范》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 或条件,包括( )等因素。
2219、依据《石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护规范》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是指消除或降低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预防或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 的损害或影响,保护劳动者健康的( )的总称。
2220、依据《石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护规范》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