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操作(班组长)试卷题库

62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62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要监控使用。
623、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2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624、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625、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626、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是指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适用本法的其他特种设备。
627、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方可继续使用。
628、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及其安全管理人员对其生产、经营、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负责。
629、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在出租期间的维护保养义务由出租单位承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630、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闭、破坏直接关系生产安全的监控、报警、防护、救生设备、设施,或者篡改、隐瞒、销毁其相关数据、信息,具有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现实危险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63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即在安全事故发生后,对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谎报事故情况且情节严重的,将被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632、依据《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用人单位应当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配备应急劳动防护用品,放置于现场临近位置并有醒目标识。
633、依据《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同一工作地点存在不同种类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应当为劳动者同时提供防御各类危害的劳动防护用品。
634、依据《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对处于作业地点的其他外来人员,必须按照与进行作业的劳动者相同的标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635、依据《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离开特种作业岗位6个月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理论考试,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636、依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应急救援指挥部由安全部门负责人任总指挥,有关人员任副总指挥。
637、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委托其他机构进行安全培训的,保证安全培训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
638、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事故发生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接到事故报告后,视事故情况启动事故响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639、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后,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所在单位或者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
640、用人单位应当督促劳动者在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前,对劳动防护用品进行检查,确保外观完好、部件齐全、功能正常。
下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