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基层管理人员题库
661、一般风险为有条件可接受风险,当该风险出现隐患时,为(),应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值;该风险不存在隐患时,为(),应执行现有管理程序和保持现有安全措施完好有效,防止风险升级。所有一般风险都应按照()(ALARP,见附件7.1)尽可能降低风险值。
662、隐患分为()和()。符合国家、集团公司重大隐患判定标准的,以及经评估导致风险升级为重大风险的隐患为重大隐患;其他隐患为一般隐患。
663、坚持分级管理。应根据风险评估情况建立(),根据隐患排查情况建立(),并实施领导承包,上级领导承包的风险和隐患下级相应领导应进行承包。
664、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在研发阶段应开展基于本质安全的风险管理。当涉及()、()和()(简称“两重点一重大”)时,在研发阶段应开展本质安全评估和优化,采取风险管控措施,将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
665、 对生产过程风险,()至少开展一次全面风险辨识;对施工(作业)风险,油田和二级单位()至少开展一次风险评估。
666、当出现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及时开展风险评估,并在双防平台更新风险清单和排查任务:()()()()。
667、生产变更实施前,应进行变更风险评估。“两重点一重大”装置设施在()及()过程中涉及安全泄放系统时,还应开展安全泄放系统专项评估。
668、应按照装置、设施、站库的风险评估结果绘制()、橙、黄、()四色风险分布图,悬挂或张贴在醒目位置,重大危险源应通过双防平台绘制风险电子分布图。
669、对生产过程安全风险,油田和业务主管部门风险承包领导()至少检查督导1 次,二级单位风险承包负责人每月至少进行1 次检查督导;对施工(作业)过程安全风险,油田业务主管部门和二级单位风险承包人()至少进行1 次检查督导。
670、各单位应通过手机“()”APP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将信息录入油田双重预防体系信息系统,上一级管理人员应当启动隐患核查、整改、()流程,闭环管理。
671、风险识别是对伤害发生的可能性、后果严重性以及风险管控措施进行分析,确定风险大小的过程。
672、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应纳入信息化管理,已建立双防平台的单位,风险和隐患清单建立和过程管理应在双防平台进行。
673、《中原油田生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管理办法》(JZYYT-B0801-42-617-2024-5)规定: 项目建设单位负责委托设计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并组织审查;涉及多个单位的系统隐患治理项目由业务主管部门统筹协调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的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由专业部门组织审查,审查专家组长由油田确定的业务领域专家担任。
674、对因自然灾害可能引发事故的隐患,应当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
675、重点监管的隐患应当落实“五定”(定措施、定资金、定期限、定责任人、定预案)要求。
676、应当建立内部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提高风险管控效果。
677、 隐患排查应依据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通过风险评估、日常排查和专项排查持续开展。
678、风险达到降级或销项条件时,应当办理审批手续,及时降级或销项,年度风险清单中涉及施工作业风险的销项应当在施工和作业活动完成后。
679、涉及“两重大一重点”的建设项目和在役装置设施应按照国家和集团公司要求开展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按照《中原油田安全仪表系统安全完整性等级评估管理办法》开展安全完整性等级(SIL)评估。
680、在役装置设施的厂区总图布置、人员集中建筑物发生重大变更时,应再次开展QRA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