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安全基础管理全面提升试题
141、防止火灾的基本措施包括控制可燃物,隔绝空气,消除着火源,阻止火势蔓延。
142、风险的大小可以用事故发生的概率P和事故损失严重程度S的乘积来表示。
143、风险识别是对伤害发生的可能性、后果严重性以及风险管控措施进行分析,确定风险大小的过程。
144、根据危险化学品性能分区、分类、分库储存,各类危险品不得与禁忌物料混合储存。
145、工艺条件、作业条件、作业方式、作业环境改变导致风险防控措施失效的,应重新办理作业许可证。
146、工作场所内存在多个产生相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岗位的,临近的作业岗位可以共用警示标识、中文警示说明和告知卡。
147、火灾逃生时要尽量放低身体,最好是沿墙角蹲式前进,并用湿毛巾或湿手帕等捂住口鼻,面向烟火方向迅速离开。
148、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
149、基层单位要在全面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按照“一事一案、一点一策”的原则,针对重大危险源、重大风险作业等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150、劳动防护用品是由用人单位提供的,保障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辅助性、预防性措施,可以用来替代工程防护设施或部分技术、管理措施。
152、楼梯、安全出口等是火灾发生时最重要的逃生之路,应保证畅通无阻,切不可堆放杂物或上锁,以便紧急时能安全迅速地通过。
153、企业应急预案要与当地政府应急预案保持衔接,并定期进行演练。
154、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
155、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事故应急处置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156、施工人员进入生产运行场所,应穿戴符合相关安全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进入工程建设现场穿戴可随意点。
157、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158、为提升基层班组应急响应能力,推行应急处置“135”原则,其中“135”是指:1 分钟内退守稳态;3 分钟内应急响应;5 分钟内消气防联动。
159、为提升基层班组应急响应能力,推行应急处置“135”原则,其中“3“是指:3 分钟内退守稳态,由班长研判并下达指令,岗位员工3 分钟内实施退守稳态操作。
160、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