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2025年班组长赋能培训理论考试题库
141、按照《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效能评估规范》,风险分级管控指标:企业应组织相关部门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复进行的方式,针对划分的每一个风险点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
142、按照《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效能评估规范》,风险分级管控指标:辨识危险源时应充分考虑在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以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下( )等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143、按照《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效能评估规范》,风险分级管控指标:根据风险分析结果,确定不同事故类型的风险等级。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 )。
144、按照《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效能评估规范》,风险分级管控指标:根据风险分析结果,确定不同事故类型的风险等级。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分别用( )颜色代表。
145、按照《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效能评估规范》,风险分级管控指标:结合管控层级对不同层级、岗位人员进行询问,询问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部门负责人、重要岗位人员是否掌握企业重大风险相关内容,不清楚的,一人次扣0.5分。
146、按照《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效能评估规范》,风险分级管控指标:制定管控措施时,应以( )为主,个体防护、教育培训、应急处置措施为辅。
147、按照《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效能评估规范》,风险分级管控指标:企业应重点对( )、固有危险制定管控措施,管控措施应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可操作性,不应笼统宽泛,并能够有效落实。
148、按照《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效能评估规范》,风险分级管控指标: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应当包括风险点名称、风险描述、可能导致后果、风险等级、风险管控措施、管控层级、排查频次、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等内容。
149、按照《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效能评估规范》,风险分级管控指标:对重大风险应当编制( ),并建立包含风险部位、责任部门、责任人、风险评价情况的档案,档案信息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更新完善。
150、按照《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效能评估规范》,风险分级管控指标:企业应在有风险的工作岗位设置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告知从业人员本岗位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后果、风险管控措施等信息;企业应在有重大风险的场所和设备设施的醒目位置设置重大风险告知栏,标明危险源名称、风险等级、危害和有害因素、后果、风险管控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应急电话等信息。
151、按照《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效能评估规范》,隐患排查治理指标: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编制相应层级(公司级、车间级、班组级、岗位级等)的( )。
152、按照《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效能评估规范》,隐患排查治理指标:企业应按照排查计划,结合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由各层级分别按要求组织隐患排查,并及时、准确填写相关排查记录。
153、按照《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效能评估规范》,隐患排查治理指标:企业应依据相关规范性文件要求,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一般事故隐患和( )进行分级。
154、按照《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效能评估规范》,隐患排查治理指标:隐患排查表、整改通知单及隐患治理台账信息不对应的,一项扣1分。
155、按照《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效能评估规范》,隐患排查治理指标:经判定为( )的,要立即向企业主要负责人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报告。
156、按照《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效能评估规范》,信息化管理指标:风险分级管控模块应实现对安全风险的记录、跟踪、统计、分析和上报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157、按照《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效能评估规范》,信息化管理指标:指标:隐患排查治理模块实现对隐患的记录统计、过程跟踪、逾期报警、信息上报的信息化管理。
158、按照《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效能评估规范》,信息化管理指标:指标:企业应在相关监管部门信息平台注册,并每月度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 )和重大隐患。
159、按照《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效能评估规范》,持续改进指标:企业应建立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和隐患信息,提高风险管控效果与隐患排查治理的效果。
160、按照《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效能评估规范》,持续改进指标:企业应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确立其安全生产理念及行为准则,并教育、引导全体人员贯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