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控警示月井控知识竞赛

441、初始循环压力是指压井修井液( )的立管压力。
442、终了循环压力是指压井修井液( )的立管压力。
443、溢流量越大,压井过程中( )越高。
444、发生溢流后,( )和压井液的量与井眼几何尺寸有关。
445、司钻法压井第一循环周结束后,停泵、关节流阀,此时的套管压力等于( )。
446、在各次作业过程中均要坚持专人坐岗,观察出口情况,做到及时发现溢流,准确发出报警信号。发现溢流( ),怀疑溢流关井检查。
447、井下作业关井最高压力不得超过井控装备额定工作压力和( )80%两者中的最小值。
448、在关井或压井过程中,出现井口压力超过套管抗内压强度的80%。应采取( )卸压措施。
449、压井过程中调节节流阀时,注意压力传递的迟滞现象。液柱压力传递速度大约为300m/s,3000m深的井需( )s才能把节流变化的压力传递到立管压力表上。
450、在整个压井过程中,利用开大与关小节流阀始终保持( )等于或稍大于地层压力,并在压井过程中保持不变。
451、( )压井,压井液的下行流速低,沿程摩阻损失小,压降也小,对井底产生的回压相对较大。
452、司钻法和工程师法压井等称为( )。
453、若重复压井,应将前次压井液排放干净,排除量应大于井筒容积的( )倍。
454、泡沫液是由液体(通常为水)、表面活性剂和气体(空气或氮气)组成,用于( )油层。
455、压井液到达钻头时的立管压力称为( )。
456、各符号含义如下Q-降低压井液密度时需加入水量,V-原压井液体积,ρ1-原压井液密度,ρ2-稀释后压井液密度,ρ-水的密度,则降低压井液密度所需水量的计算公式是( )。
457、“U”形管原理应用在井控作业中,即井底压力大小可以通过分析( )而获得,并且通过改变环空压力或节流阀回压可控制井底压力,同时影响立管压力使之产生同样大小的变化。
458、如果V表示压井液在环空内上返的速度,m/s;Q表示循环泵的排量,L/s;D表示套管内径,mm;d表示管柱外径,mm;则正循环压井时,压井液上返速度的计算公式是( )。
459、司钻法压井,第一循环周结束后,停泵、关节流阀,此时的套管压力( )。
460、工程师法压井是发生溢流关井后,将配置的加重压井液直接泵入井内,在( )内将溢流排出井口并压住井的方法。
下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