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工初级(新版)

261、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 )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262、按照标准化对象的特征,标准可分成基础标准、( )、方法标准和安全卫生与环境保护标准。
263、标准物质必须有证书,它是介绍该标准物质的属性和特性的主要技术文件,是使用标准物质进行( )的凭据。
264、标准物质是( )、评价、鉴定新技术和新方法的重要介质。
265、我国鼓励积极( )国际标准,把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内容不同程度地转化为我国的各类标准,同时必须使这些标准得以实施,用以组织和指导生产。
266、常用标准物质来监测和校正连续测定过程中仪器的( )和数据漂移。
267、标准物质的生产必须由( )授权。
268、国际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 )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标准。
269、实验室对某一样品进行分析检验,必须依据以条文形式规定下来的( )来进行,推荐使用标准方法和标准物质。
270、《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4级,下列各项中( )是地方标准的代号。
271、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实践经验和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 )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272、我国标准分为四级,即国家标准、( )、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273、标准方法在技术上并不一定是先进的,( )也可能不是最高的。
274、标准物质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和确定了的特性值,是可用来( )测量器具,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材料或物质。
275、标准物质的特性中属于工程技术特性的是( )。
276、通过标准化的过程,可以达到以下4个目的:得到综合的( );保护消费者利益;保障人类的生命、安全与健康;通过标准化过程的技术规范、编码和符号、代号、业务规程、术语等,可促进国际、国内各部门、各单位的技术交流。
277、使用分光光度计时,实验室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5%~65%,不能超过( )。
278、一束混合光通过某溶液,当该溶液对可见光区各种波长的光全部吸收时,该溶液呈现( )。
279、对于不能配对的分光光度计的吸收池可选出吸光度( )的吸收池为参比,测定其他吸收池的吸光度,求出修正值。
280、下列哪一个不是分光光度法的显色反应对显色剂的要求( )。
下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