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工初级(新版)

321、一般以( )悬浮物量作为量取测定悬浮物的水样体积的实用范围。
322、测定水中的悬浮物时,用扁镊子夹取滤膜放于事先恒重的称量瓶里,移入烘箱中于103~105 ℃烘干0.5 h后,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其质量,反复烘干、冷却、称量,直至2次称量的质量差( )。
323、采集的悬浮物水样应尽快分析,如需放置,应储存在4℃的冷藏箱中,最长不得超过( )。
324、现测定一水样中的悬浮物,取水样100 mL,过滤前后滤膜质量分别为0.6275 g和0.6505 g,则该水样中悬浮物的质量浓度为( )。
325、测定水中的悬浮物时,一定量的水样经抽滤、洗涤、烘干、冷却、称量,再反复烘干、冷却、称量,直至两次称量的质量( )为止。
326、测定水样的悬浮物时,( )应从采集的水样中除去。
327、水中的悬浮物是指水样通过孔径为( )的滤膜,截留在滤膜上并于103~105℃烘干至恒重的固体物质。
328、测定水样的悬浮物时,采集500mL的水样( )。
329、声吸收是当声波通过媒质或射到媒质表面上时( )减小的过程。
330、下面有关频率特性的叙述中,( )是正确的。
331、常用的基准声压在空气中为( )。
332、声音不可以在( )中传播。
333、下列各物理量中,不使用dB作单位的是( )。
334、声速与传播声音的媒质的( )有关。
335、波长(λ)、波速(v)、周期(T)和频率(f)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336、下列各项中( )是声学中最常用的级的单位。
337、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其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还与( )和温度有关,温度每上升/下降5℃,声音的速度上升/下降3m/s。
338、下面有关声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339、物体的( )是产生声音的根源。
340、1 B=( )。
下一部分